家庭影院技术发展到现在,出现的多声道格式也非常的多,AC-3、DTS、Dolby TrueHD等等...

作为家庭影院爱好者,你了解这些多声道音轨格式和它们的区别吗?

音响屋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详情。

文章结尾有福利!!!文章结尾有福利!!!文章结尾有福利!!!


Dolby AC-3(Dolby Digital)标准

Dolby Audio Code3(简称AC-3,但更为流行的叫法为Dolby Digital)是针对HDTV(高清晰电视)应用而开发的一种音频编码格式,它将5个全频段(3Hz-20000Hz)的音轨和一个低频段(3Hz-120Hz)的音轨通过有损压缩的方式编码为一个数据流。

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会将人耳不易听到的部分声音高频细节信息删除,从而能够实现10:1的压缩比。DolbyDigital标准在电影工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大多数DVD影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几乎所有的DVD机都能支持这一标准。


Digital Theater Sound(DTS)

与Dolby Digital编码格式类似,Digital Theater Sound也是一种有损音频编码技术。在电影中DTS的压缩比例通常在2.9:1到4.3:1之间。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并不是基于人耳的听觉,而是基于数据的冗余度。由于采用了带有线形预测和自适应功能的小波编码方式,它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度并进行压缩。

开发DTS系统的宗旨是想建立一个适用于所有影院的统一的数字音频标准,而不仅仅针对音响演示厅。它并不主张把音频数据直接保存到电影胶片上,而是试图通过其他媒介来实现更简便、更廉价、更稳定、更灵活同时具有更高音质的电影声音回放。由于DTS致力于把声音播放与电影胶片分离开来,这也成为它与其他影院声音系统最大的不同,比如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Dolby Digital系统。

不过如果我们仅仅讨论在家庭中观看DVD影碟的话,这两种环绕声系统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它们都需要硬件或者软件的解码器将数据分解为6个声道(5.1)。这是因为制作DVD影碟时,Dolby的音轨就不用再保存在电影胶片的边缘了。

在DTS影院系统中,电影胶片上只需要通过光学方式印上一条简单的时序轨迹。然后通过一个廉价的读取头就能从影院放映机中读出这一时序信号,再根据这一信号同步播放来自一台或多台光驱中的数字音频文件。

在DTS系统中,声音是采用数字音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CD-ROM上的(而不是采用CD音轨方式),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错误校正。通过多个光驱组成的光驱链就能扩展出若干条环绕声音轨,对于那些需要提供外语配音的电影拷贝,只需要配上另外的光盘即可,相当灵活。

DTS系统的原型于1992年问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一技术受到美国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及环球电影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型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首次采用了DTS技术(1993年6月)。斯皮尔伯格和环球电影公司甚至和该技术的发明人德利贝尔格共同合作成立了DTS公司。随后,支持DTS的影院如雨后春笋般普及开来。

DTS公司还开发了一些其他的音频格式,包括DTS-ES(DTS5.1声道的增强版,使用一个额外的背环绕中置扬声器来实现6.1回放)、DTS96/24(采用96kHz、24-bit采样率的5.1环绕声)、DTSNeo6(将老电影中的两声道音源扩展成5.1环绕声,类似于Dolby ProLogicII)。


更多的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所列出的对比:


介绍完这些,音响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技术书《多声道环绕技术-第二版》


获取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音响屋 ;回复:多声道环绕技术 ;即可获得!


关注微信公众号:音响屋

扫描关注更方便,音响屋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回复“多声道环绕技术”,即可自取。

仅作分享学习,如有其他影响请联系小编,我们尽快处理!